渲云专访 | 几何空间℃:在参数与光影之间,寻找有温度的空间诗
在效果图表现领域,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从未停歇
七年来,几何空间℃以光影为笔、材质为墨,在商业综合体、文化展厅与私宅空间中书写视觉叙事,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戳这查看他的案例作品。
面对AI浪潮与行业迭代,他如何构建专业护城河?又如何平衡商业诉求与人文表达?本期我们邀请几何空间℃分享七年沉淀的实战智慧,从材质逻辑到审美哲学,从技术突破到职业成长——且看一位“空间诗人”的思考与坚守。
🌿 ABOUT 几何空间℃
- 7年设计表现经验
- 标点设计核心渲染表现师
- 专注工装、展厅、中古侘寂与现代私宅视觉表现
擅长通过光影与构图赋予设计生命力,理念:“设计决定作品上限,表现师决定作品下限”。
🎙️ 人物专访
Q1:请先和渲云的小伙伴们打个招呼,并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行业经历,让大家对您有更深入的了解。
@几何空间℃:大家好,我是几何空间℃,目前从事效果图表现行业已有七年。自2018年入行以来,我从一名对渲染参数和伽马设置充满困惑的新人,逐步成长为专注于工装类项目视觉呈现的从业者。曾参与多个商业综合体、酒店及展厅的视觉设计,擅长通过CR渲染器打造具有空间叙事感的作品。
作品展示
2022年,我系统性地跟随业内资深导师洋洋彡深造,这让我意识到,技术迭代固然重要,但对材质、光影与空间逻辑的深度理解才是作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致力于在商业化项目中融入人文视角,让每一张效果图成为连接设计与用户情感的桥梁。
作品展示
Q2:在自述中您提到要警惕“技术崇拜症”,强调审美与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在如今软件快速迭代的行业中,您是如何平衡技术提升与审美沉淀的?
@几何空间℃:技术工具的简化是行业趋势,但审美沉淀需要长期积累。我的方法是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场景观察”——例如走访高端家居展厅,记录不同材料在自然光与人造光下的质感差异,并分析其色彩过渡与反射特性。
同时,我会定期观察整理国际设计周的趋势报告,提炼出适用于本土项目的元素。例如,设计展中“模块化”与“可持续材料”的流行趋势,可以使用在某办公空间项目的软装搭配逻辑。这种从现实场景到虚拟空间的映射,既能规避纸上谈兵,也能让作品更具时代感。
作品展示
Q3:您建议定期回看三年前的旧作品,认为“翻车案例”更能预示突破方向。能否分享一个让您印象深刻的成长案例,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您后续的创作思路?
@几何空间℃:回顾之前案例时,我会从整体氛围、软装搭配、镜头构图三个方面去分析图纸问题。
比如遇到图纸发灰感觉空间扁平化,给人观感比较廉价,那么就要分析是否是材质和软装搭配出了问题,我说的材质不是要多么精细调整的材质,而是整个图纸里面材质搭配是否合理,相邻的两个材质是否有区分,大部分图纸发灰都是因为整个空间的材质颜色过于相似没有拉开空间的光影层次。
作品展示
要多去看项目落地的实景或者一些空间摄影照片,注重材质逻辑的严谨性,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软件上面。在长期积累沉淀后,慢慢会形成一套基于色阶与反射率的材质搭配模板,可以显著提升图纸的视觉纵深。
作品展示
Q4:您曾提到参加线下课程后,结合新工作室的实际项目实现了质的提升。这段经历对您理解“环境对创作的影响”有哪些启发?对于初入行的新人选择成长平台,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几何空间℃:环境对创作的影响远超预期。加入高标准团队后,我接触到更严格的项目审核流程,例如“材质真实性验证”与“软装比例校准”环节,这倒逼我从“完成任务”转向“追求细节”。
对于新人,我的建议是:首先明确职业定位——若想深耕效果图表现,优先选择以视觉质量为竞争力的公司;若倾向设计转型,则需加入能接触全流程的工作室。
此外,平台的项目类型也需与个人风格契合,例如工装类公司注重空间叙事,而家装团队则强调生活化表达,选择匹配的赛道能加速成长。
Q5:面对AI技术对行业的冲击,您提出要“构建内容护城河”。能否结合您的经验,谈谈效果图从业者应如何在垂直领域深耕,避免被算法替代?
@几何空间℃:AI的威胁本质是“可替代性”,而护城河的核心在于“不可复制的专业壁垒”。打个比方,你可以聚焦中式传统建筑纹样研究,例如建立明清家具榫卯结构的数字化模型库,并与历史文献交叉验证,确保细节准确性。
这类垂直领域的知识沉淀,不仅能提升作品的差异化,还能与高端文旅项目需求直接对接。当技术成为基础工具时,唯有深度内容能赋予从业者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品展示
Q6:您认为效果图不仅是技术产物,更是“能让人触摸温度的空间诗”。在商业化项目中,您如何坚持这种人文视角,平衡客户需求与自我表达?
@几何空间℃:商业化项目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但艺术性可通过细节渗透。举个例子,在某文化展厅项目中,客户要求突出“科技感”,那么可以在软装中融入地域文化符号——如将传统剪纸纹样转化为金属镂空隔断,并通过光影投射形成动态效果。
这种“隐喻式设计”既满足功能性,又赋予空间情感共鸣。在方案初期,要多与客户探讨“空间情绪关键词”,例如“静谧”“活力”或“仪式感”,并以此为基调协调材质与灯光,确保技术执行与人文表达高度统一。
Q7:最后,您认为渲云这款产品对您的创作效率或作品质量带来了哪些提升?能否结合案例谈谈使用体验?
@几何空间℃:渲云是一款方便快捷的云渲染生产力工具。其分布式渲染技术大幅缩短了复杂场景的出图时间,且支持实时预览调整。
最值得一提的是7×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曾有一次深夜遇到V-Ray代理文件加载异常,工程师10分钟内远程定位并修复,保障了项目节点。这些高效、稳定的特性,加上轻便的交互操作,让我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意本身。
🌱 XRENDER SAY · JOIN US 🌱
感谢几何空间℃的精彩分享!
